刘云甫:远征抗日志士

来源: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A片软件-妺妺第一次啪啪好紧WWW-一二三区乱码不卡手机版-天天噜狠狠噜日日噜A片泽泽-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发表日期: 2025-08-29

刘云甫(1921年10月16日—2020年10月25日),男,湖北武汉人。1942年加入国民党炮兵一旅补充团一连,同年进入中国驻印军重炮十二团一营补充连担任汽车管理员。1945年回国。1949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政大学学习。1950—1953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八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年底复员进入“协信工业社”成为一名机修工人。1958年,调入贵阳机床厂。1965年,在遵义柴油机厂当钳工。1981年,转入遵义卷烟厂。


在刘云甫生前,只要一提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总会举起他那双充满着力量的手,比划出一个操作方向盘的姿势。那是埋藏在他心里大半个世纪最荣耀的记忆。“中国驻印军重炮十二团一营补给连汽车管理员”的身份,陪着他走过了印度的原始森林、跨过了缅北的战火纷飞,最终迎来了远征抗日的胜利凯旋。


谋生学艺精钻一技


“能在十二团当上‘汽车管理员’,这还要从我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说起。”


1921年,刘云甫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家外出,留下他和祖母、母亲、哥哥相依为命。1931年,他随亲戚来到湖南长沙,开始了近五年的染料店学徒生活。1936年,刘云甫为了更好地改善家庭生活,到湖南祁阳参加了辎重部队驾驶学兵培训班。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句顺口溜说得好,‘马达一响,黄金万两’。驾驶员在当时可是个高薪的职业。”然而,当时的他却不知道,这次选择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年仅16岁的刘云甫来到衡阳,进入复兴汽车修理厂继续学习汽车维修技术,而这一学,就是整整四年。期间,他还被派往福特公司汽车修理进修学院深造了一年。


“这四年,我系统地掌握了汽车的构造以及维修原理,使我有了一技之长,也为我以后参加远征军抗战奠定了基础。”刘云甫说。


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这次战役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的目的,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此役,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试图围歼第九战区主力的战略目标,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提振了士气。


战争已经来到身边,刘云甫时刻准备着参军抗日。


远征缅北抗击日寇


机会终于来了。


1942年3月,踌躇满志的刘云甫在湖南正式加入了国民党炮兵一旅补充团一连,负责汽车驾驶员的训练工作。同年年底,部队由长沙行军至昆明,并在那里与其他新征兵源完成集结准备。这时候,刘云甫才知道,原来他们即将飞越著名的“驼峰航线”远赴印度。


“其实我是没有通过临行前的体检的。但因为我是汽车技术兵,部队里比较缺这方面的人才,我才得到了这次机会。”刘云甫回忆说,“驼峰航程中的高寒、缺氧让我晕死过几次,当醒来时透过飞机舷窗看到的只有皑皑雪山和荒寂深谷里无数的坠机碎片。”


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以美英为主力的盟军在中国军队的救援下顺利从缅甸撤往印度。紧接着,远征缅甸的孙立人师长带领的国民军第38师和廖耀湘师长带领的新22师也相继突破日本防线,来到英属印度。美军将领史迪威对被日军赶出缅甸耿耿于怀,勇敢顽强的中国军队的到来让他有机会雪洗在缅甸的耻辱。于是,史迪威开始了他在印度培训十万中国军队、在中国装备30个美械师,与中国军队齐头并进反攻缅甸的计划。同年8月,中国驻印军正式成立,史迪威担任总指挥。而刘云甫前往的兰姆伽基地正是中国驻印军的集训大本营。


在兰姆伽,刘云甫凭借在国内学习到的过硬本领,很快就晋升为上尉军衔,并被分配到中国驻印军重炮十二团一营补充连,担任“汽车管理员”职务,主要任务是集训新兵的汽车驾驶以及维修技能。


“那个时候,训练基地开设了很多短期训练班,有炮兵、火箭、战车、汽车驾驶和维修等等,从国内应征来的学生兵们学习能力很强,热情也很高涨。”在训练期间,刘云甫先后培养出二十几位素质过硬、作风硬朗的驾驶兵。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943年冬,入印接受美式化集训近一年的中国驻印军,全体拔营奔赴印度东北小镇雷多开始集结,打响了一雪前耻的缅北反攻战。


作为装备着36门美制M1918型155毫米榴弹重炮的部队,重炮十二团承担着对日阵地火力压制的震慑作用。这使得该团成为日军最想拔掉的“眼中钉”“肉中刺”。


“还记得1944年攻打密支那的时候,我带领着20个驾驶兵,驾驶10辆大卡车,不分昼夜地给炮兵阵地以及前线指挥部运送枪支弹药、汽油补给。看着战线一点点地向前推进,我和战友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即使几天几夜没合眼都感觉不累。”


在被问及战场上有没有最难忘的经历时,刘云甫沉思了一下:“对于后勤保障部队,我们一直觉得很难面对面遭遇敌人,而那次的‘不期而遇’应该算是最惊险的一次。”


原来,刘云甫口中的“不期而遇”正是密支那战役时,他们在运输重炮过程中和日军轰炸机的近距离接触。“那时战友们非常紧张,毕竟重炮阵营暴露于日军军机之下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他用手作出一个向天射击瞄准的姿势,然后说道:“我一边组织人员驾驶汽车向森林深处撤离,一边命令大家用汤普森冲锋枪形成密集火力防空,以阻止日军偷袭。”后来,日本飞机离开了,追究目标暴露的原因才知道,是前方盟军指挥失误造成的。


1945年1月27日,从印度一路挺进缅北的中国驻印军,与从国内打出的远征军在中缅边境芒友胜利会师。刘云甫也终于在同年的3月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再披戎装驰骋朝鲜


从缅甸随部队一路休整抵达贵阳时,刘云甫和战友们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所到之处是人声沸腾,锣鼓喧天。


“那时的我们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毕竟自己也是刚刚从远征战场上铩羽归来,抗击日寇也算是为祖国出了一点力。”刘云甫说。


回国后,刘云甫并没有继续留在部队,而是来到贵阳,安家立业,开始了普通人的生活。从1945年到1949年,刘云甫做过小工、搞过运输,成了家,当了父亲。伴随着新中国曙光的到来,刘云甫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又充满了斗志。


1949年9月,已经28岁的刘云甫怀揣着报效国家的心愿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政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正规军校毕业的学员。


1950年5月,刘云甫被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特种兵司令部所属炮兵第八师,同年10月随部队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直至1953年战争结束后回国。


一生中经历了两次远征,追随过两支部队,让刘云甫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如今,刘老已然远去,但重温他的讲述,我们仿佛又听见了81年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出师豪言;看见了登上飞机舷梯,回头凝望祖国的那位远征青年。